第(1/3)页
亚瑟沉吟一阵,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一拍手道:“啊!我想起来了。那天阿尔罕布拉的剧院经理向我极力推荐过这姑娘,但可惜她那天正好休假,弄得我没能亲眼目睹她的风姿和仪态。”
康罗伊依然端着他的牛津腔,但是话尾的轻微破音还是出卖了他焦躁的心情:“那还真是遗憾,不过如果您有空的话,真的应该另找时间去看看她的演出。那轻盈的舞步,转圈时的一颦一笑,她天生就是为了舞台而生的。那种混合着虔诚与反叛的张力,简直就是从但丁《神曲》里走出来的贝雅特丽齐!”
亚瑟看见康罗伊对女主角的事情这么上心,他反倒表现出了犹豫。
“或许莉莉小姐真的像是您说的那样优秀,但是……”亚瑟一副打退堂鼓的做派:“您或许不知道,这部戏能否打响,这对我,不,是对我和我的朋友们,对正在筹备上市的帝国出版公司都非常重要。”
康罗伊被亚瑟说的云里雾里:“什么帝国出版公司?这年头出版商也准备去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了吗?”
亚瑟扶着额头叹气道:“您应当知道我是《英国佬》的股东之一吧?”
康罗伊微微点头:“当然,您和《英国佬》的关系,包括您就是《黑斯廷斯探案集》的作者亚瑟·西格玛,这在圈子里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您的意思难道是说,《英国佬》要上市了?”
亚瑟看他这么好奇,只得“勉为其难”的将事情前因后果都交代了一遍。
只不过,在他的口中,《英国佬》上市的最大原因可不是什么获取舆论声浪,向唐宁街的某些看他不顺眼的大臣示威,而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为了进行产业扩张,上市募集资金。
除此之外,亚瑟还“不小心”重点提及了罗斯柴尔德银行主动提出“希望充当帝国出版公司上市保荐人”的行为。
当然,既然亚瑟都这么不小心了,那罗斯柴尔德银行准备将他们持有的两成《泰晤士报》股权注入帝国出版公司的事宜,亚瑟肯定是不得不提的。
康罗伊一下子得知了如此多的商业机密,一时之间脑子也有点懵。
只不过最让他震惊的还不是《英国佬》上市的消息,而是这个正在筹备成立的帝国出版公司旗下居然还囊括了《经济学人》和《自然》杂志。
相较于《英国佬》这种娱乐消遣的文学杂志,以经济学和政论文章闻名的《经济学人》无疑是高端、上流的代名词。
虽然《经济学人》的发行量远没有《英国佬》大,但是在伦敦金融城,胳肢窝里夹上一份《经济学人》正在逐渐成为塑造金融专业形象的一部分。
身为银行家、股票和保险经纪人,你可以不看《经济学人》,但哪怕只是为了装点门面,你也应该买上一份。
至于《自然》,那就更了不得了。
虽然《自然》上通篇都是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远不如家庭科学杂志那么好懂,但是《自然》之于不列颠,尤其是之于皇家学会,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
自从法拉第的老师,皇家学会第25任会长汉弗里·戴维爵士1827年因病辞任以来,皇家学会的科学家们便围绕会长之位与政府和王室展开了长期斗争。
这帮科学家坚决反对皇家学会成为一个政治性机构,还扬言必须把学会中那群名不副实的贵族、政客和富豪通通除名。
只不过,他们虽然搅黄了皮尔爵士当选新一任会长的计划,但最终会长头衔还是落到了来自王室的苏塞克斯公爵脑袋上。
虽然苏塞克斯公爵在上任后,通过一系列改革证明了自己不仅是称职的会长,更是科学事业的推动者。
在他的手中,皇家学会的组织模式告别了粗放管理,象征着专业化、精细化的各学部委员会相继成立。
不仅如此,苏塞克斯公爵还组织专业委员会,针对科普利奖章等学会奖项的颁发,起草颁布了明文的标准与细则。
在一系列改革通过后,不少科学家都对苏塞克斯公爵大为改观。
但是,这依然不妨碍还有相当数目的科学家瞧会长不顺眼,因为苏塞克斯公爵并没有按他们的心愿对皇家学会臃肿的会员名单进行瘦身。
截至目前,皇家学会的会员准入条款依然沿袭1730年的规定:候选人只需提交一份证明材料,并附上3名推荐人姓名,便可申请入会。
更让科学家们恼火的是,一年中会员的申请和当选数量居然没有限制。
为了堵上这群科学家的嘴,苏塞克斯公爵在从哥廷根返回伦敦后,便按照他和亚瑟约定好的那样,通过在《自然》上发表论文来帮助一些颇具争议的皇家学会会员“做出”学术成果。
就因为这件事,还导致《自然》在英国自然哲学圈里出现了口碑两极分化的局面。
第(1/3)页